关键时刻冲在前


关键时刻冲在前

——北院区建设复工纪事

 

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的阶段性变化,我院北院区建设精准施策,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,积极有序恢复建设步伐,跑出复工复产加速度。3月7日,北院区改建住院楼顺利封顶,3月下旬工地复工率达到95%。成绩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?

 

一手抓防控,一手抓复工

 

2019年4月,经批准,河南省生殖妇产医院装修改造工程项目开工建设,该院区定位为省直属、公益、三级专科妇产医院,建成后将与河南省生殖健康科研院形成南北两个院区,设计床位220张,医护技人员300多人,将直接带动妇产科、遗传学等学科建设,促进生殖医学研究、干细胞临床应用研究,拉升出生缺陷预防重点实验室临床应用平台。

建设工地在2月10日复工以来,建设指挥部、建设工人面临着工期紧张、施工难度大困难多、防疫和建设两条线作战的严峻挑战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工程项目施工,既是一场大战,也是一次大考。

 

返工健康检验,一点都不大意

 

人员进出排查,一个都不能少

 

工作开展到哪里,“战斗堡垒”就建到哪里。院党委把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与党组织建设有机融合,成立临时党支部,下设3个临时党小组,其中北院区党小组成员7人。在这场抢时间、守阵地的战斗中,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信念。

“当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期,也是复工复产的重要节点,抓总北院区建设深感责任重大。”身为工程指挥部指挥长的科研院领导仪建刚、培训中心领导杨平安,均提前到达复工一线,马不停蹄开展工作。

负责北院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党员马颖辉同志,带领医务科同志和医护人员,细化人员进场策划、防疫措施策划、应急处置预案等,严格落实防控措施,至今返岗复工的123名建设工人未出现一例感染病例、疑似病例。

负责北院区安全保障工作的党员简杰同志,喊出:“防疫保障冲在前,安全防护顶在前,服务群众干在前”的口号,多次带人检查工地安全生产,保障后勤供应。

工程指挥部党员刘德君同志驻扎在工地,经常和施工监理一起检查施工进度,发现问题及时向指挥部汇报。为了准确掌握数据,有时还要攀上施工作业面只有1米宽、高悬10多米的脚手架,在艰难条件下进行测量、核实。

入党积极分子黄新琴主动承担工地的对外协调工作。建设开工,周边有的群众不理解,她就挨家挨户走访说服;疫情防控困难,她就筹集防控物资亲送疫线,雪中送炭支援抗疫。

一名名党员、一名名干部职工不畏艰难、勇挑重担,用实际行动展现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共产党员的风采本色,彰显科研院人的责任担当,认认真真书写使命答卷。

尤其是众多的“90后”党员、入党积极分子、青年职工奋战在一线,在战疫中攻坚克难,经受了考验,得到了锻炼,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锐意进取的昂扬斗志。

2月18日,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刻,院党委发出慰问信,充分肯定了全院党员干部职工在抗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、辛苦付出和阶段性成绩。慰问信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深受鼓舞。“90后”党员、青年职工纷纷表示,要无私无畏、脚踏实地,以信念扛起责任,以责任践行使命,把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,站好岗,履好职,服好务,在打赢疫情歼灭战和统筹做好本职工作的双线战斗中贡献“90后”的青春力量!  

北院区建设工地疫情防控卡点有6名女医生女护士,其中2名党员、4名入党积极分子,5人是90后。从早上7点到晚上6点,一个人值班一白天。她们须“全副武装”,戴上口罩、护目镜、穿上不透气的防护服,不仅一天给建筑工人测量体温两轮、给返岗工人做健康检查,还要承受工地上的艰苦环境——没有空调、没有暖气,吃不上热饭,工地上没有女厕所,如厕要到数百米之外的一家超市。即便这样,也始终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,没有一个退缩。

 

强风寒雨不算什么

 

心中自有一片天地

 

“在这个战场上,身边党员哪里有危险,就冲向哪里。我深切感受到他们对党的感情、对国家的热爱,我对加入中国共产党有了更加坚定的决心。”北院区建设工地防控卡点护士刘文文郑重地提出入党申请。

疫情期间,受到身边共产党员的精神感召,一名又一名青年职工在抗疫一线庄严地写下并递交入党申请书。

关键时刻冲上去,危难关头豁出来。正是这些普通的共产党员、入党积极分子、职工群众,积极投身复工复产一线,在打赢院党委提出的“三大战役”中,不计得失,不辞辛苦,战风雪,迎艰难,用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贡献着“双核”力量!

 

文/冯艳

图/建设指挥部、防控宣传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