妊娠期糖尿病的日常护理
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,不少家庭纷纷将“二宝、三宝”提上日程。很多准妈妈孕期大吃特吃,生怕孩子营养不够,结果产检的时候,医生告诉她,血糖高了,要当心妊娠期糖尿病。研究表明,我国的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高达10-20%。40岁以上的二胎妈妈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20~30岁孕妇的 8.2 倍。
妊娠合并糖尿病有两种情况,一种为妊娠前已确诊患糖尿病,称“糖尿病合并妊娠”;另一种是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,妊娠期才出现糖尿病,又称为妊娠期糖尿病(GDM)。很多人不理解,孕期不是营养越多越好吗?孕期为什么要查血糖呢?今天我就来探讨一下妊娠期糖尿病。
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或糖耐量降低(不包括孕前已诊断糖尿病的病人),诊断标准空腹血糖≥5.1mmol/L,OGTT1小时血糖≥10mmol/L,OGTT2小时血糖≥6.85mmol/L,符合其中任何一条都可考虑妊娠糖尿病。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异常大多于产后能恢复正常,但将来患2型糖尿病机会增加。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极为复杂,至今未完全阐明。妊娠期糖代谢的主要特点是葡萄糖需要量增加、胰岛素抵抗增加和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,这可能导致部分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。好发于有糖尿病家族史,年龄大于30岁的大龄孕妇、肥胖或超重者、多囊卵巢综合征、长期高糖、高脂饮食者,无原因反复流产史、死胎、死产及胎儿畸形史等。
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状就是多饮、多食、多尿,还可以伴有视物模糊、皮肤针刺感、触觉异常、脚踩棉花感等症状,并且可以出现反复发作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,表现为外阴阴道瘙痒难忍、灼痛、阴道分泌物增多等。另外有少部分患者可长期无症状,仅于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才发现血糖升高,或因并发症就诊时才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。
妊娠期糖尿病有哪些危害?
1、对新生儿的危害:增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、低钙血症发生率,同时新生儿易发生低血糖症。
2、对胎儿的危害:增加巨大儿、胎儿宫内生长受限、流产、早产风险;胎儿畸形率高于非糖尿病孕妇;增加了难产及各种产伤的发生率。
3、对母亲的危害:增加自然流产率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;影响孕妇免疫力,易并发感染(多见泌尿系感染和霉菌性阴道炎);孕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;羊水过多、巨大儿,并最终引起难产、产后出血;GDM孕妇再次妊娠时,复发率高达33%~69%。远期患糖尿病几率增加,17%~63%将发展为2型糖尿病。
日常护理
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以促进患者体重恢复正常并保持稳定,血糖、血脂正常或维持理想水平为主,还需注意适当运动,坚持合理膳食,防止造成血糖波动。具体方法如下:
1. 避免熬夜,戒烟戒酒,控制体重。2.饮食以蔬菜为主,相应增加粗粮、优质蛋白质食物的摄入量。忌糖和甜的食物,少吃或不吃香肠、烧烤、熏制食品。3.保持良好卫生习惯,注意保持外阴清洁、干燥,防止逆行感染。注意休息,适当进行体育锻炼,增强机体抵抗力。4.病情监测(血糖监测),可使用便携式血糖仪在家进行自我血糖监测,主要监测空腹血糖或者餐前、餐后2小时血糖,并进行记录,血糖监测结果可以指导疾病的治疗。5.心理护理,鼓励病人倾吐,真实提供疾病及护理信息,解除其思想顾虑。指导病人正确面对疾病,协助提供家庭、社会方面的支持,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。
妊娠糖尿病是妊娠并发症中常见的一种,发病率高,病情变化快,与日常饮食、起居关系密切,所以,在日常生活中要加以重视。
文丨杨帆
审核丨马颖辉